shí

不识


拼音bù shí
注音ㄅㄨˋ ㄕˊ

繁体不識

不识

词语解释

不识[ bù shí ]

⒈  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引证解释

⒈  不知道,不认识。

《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国语辞典

不识[ bù shì ]

⒈  不认识。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⒉  不懂得、不明晓。

《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
《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分字解释


※ "不识"的意思解释、不识是什么意思由阿吉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她也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女人,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没有再耍她哪小性子。

2.是的,百姓们识字不多,有些根本就不识字,他们从祖祖辈辈哪里得到的教训就是,有吃有穿,子女绕膝就是最大的幸福,殊不知这种意识和佛家的思想刚好相同。

3.一个人不识时务,要如何在这么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出人头地呢?

4.同事劝告他要见好就收,不要不识抬举。

5.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潜质的人。

6.哼,好你个穆玉不识抬举,等我一旦得了势,非叫你痛不欲生,让你死的非常难看。

7.别看他衣冠楚楚,实际上不识一丁。

8.自初平以来,公孙度不识大体,性情残暴,威凌诸部。

9.不要过度地撒娇,适度就好,否则就变得毫不讲理。而且时机要恰当,不要在他心烦意乱的时候还不识趣的乱说话。

10., 为人不可不知医,以命为重也。而命之所系,惟阴与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此阴阳之不可不论也。夫阴阳之体,曰乾与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