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义


拼音qǔ yì
注音ㄑㄨˇ 一ˋ

繁体取義

取义

词语解释

取义[ qǔ yì ]

⒈  犹言求义。谓就义而死。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求义。谓就义而死。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 文天祥 《自赞》:“孔 曰成仁, 孟 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分字解释


※ "取义"的意思解释、取义是什么意思由阿吉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打不倒的。

2.一百十六、放弃了舍身取义的武士,擅自与天人签订不平等条约,准许他们入国。

3.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是一种恶劣的文风!

4.有些标题党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夸张媚俗、故弄玄虚,以致误导舆论。

5.诸葛亮为了安国兴邦,舍身取义死而后已,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6.历史界已经在湖南发现了李秀成手稿的足本原稿,有机会我建议大家都可以读一下全本,免得被曾国藩断章取义,冤枉李秀成背了叛徒的恶名100多年至今……

7.报告内部分的判断没有考虑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整体沟通。在另外一些例子中,委员会只是断章取义地对一两句说话作出诠释和判断。

8.读书既不能吹毛求疵,也不能轻信尽信,更不能为了猎取谈话资料而断章取义,而应为了省察和思考。

9.陈伯达曾用断章取义的伎俩来改变马列主义原意,真是个偷鸡戏狗的大骗子。

10.花言巧语,指桑骂槐,颠其黑白,指鹿为马,而尽量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亦不妨挑拨离间,穿凿附会;然后吹其毛,求其疵,再以二面三刀割之祭之,但绝不可语带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