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百里


拼音bǎi lǐ
注音ㄅㄞˇ ㄌ一ˇ
词性名词

百里

词语解释

百里[ bǎi lǐ ]

⒈  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⒉  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看“百里之命”。

⒊  亦谓地小。

⒋  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

⒌  借指县令。

⒍  宝剑名。

⒎  复姓。春秋秦有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引证解释

⒈  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⒉  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百里之命”。

《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

⒊  亦谓地小。

《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⒋  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⒌  借指县令。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涣(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
《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⒍  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⒎  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国语辞典

百里[ bǎi lǐ ]

⒈  一百里。比喻距离的遥远。

《诗经·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⒉  古时一县的辖区约百里,后转称县宰为「百里」。

《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⒊  泛指面积广大。

《庄子·盗跖》:「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⒋  城市名。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

⒌  洲名。在今湖北省枝江县东。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县左右有数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

⒍  复姓。如春秋时秦国有百里傒。

英语two-character surname Baili

德语Baili (Eig, Fam)​

法语Barry

分字解释


※ "百里"的意思解释、百里是什么意思由阿吉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们是百里挑一的战士,如果说徒手格斗一个蛮人可以对抗三个帝国人,那么这些人可以对抗三个蛮人。

2.林挽鸿自然不知道,这个叫白雀的小镇离西魏边塞重镇抚冥和武川都不远,也和北齐柔玄、恒州相距不过数百里,东西魏一旦开仗这里自是首当其冲。

3.成为剑仙,要有剑胎,成为刀魔,要有刀体,剑胎是百里挑一,甚至更多,刀体却是万中无一,而你就是那万中无一的刀体。

4.若不是百里将军一道剑气阻碍了那名男子,那种后果,不堪设想啊!此时,两人还心有余悸,不禁为刚才的一幕狠狠的舒缓了一口气。

5.百里皆长下,她早已不如当年洒脱。长安的街巷她哪里不是策马而过轻衣而飞,酒仙胜衣巨匠的收藏她哪种不是千杯百杯不醉不回,京都的狩猎围场她哪次不是驰骋一方满载而归。

6.此乃平安鸡毛短信,由我用真心书就,八百里快乐加急送出,只为抢在海量祝福将你包围之前,对你说上一声:重阳快乐勿念我,时常联系勿忘我!

7.话说独渔夫和西门落抬着担架前往云起村,星夜兼程,七日后,到达距野狼谷八百里外的一处山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更兼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8.小明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学习成绩优秀,真是个百里挑一的人才。

9.小姐无论样貌还是品行,在沛县都是人人称颂的,家室更是百里挑一。

10.巍巍南山之西,灞陵以北,渭水像一条银线从群山峻岭的苍莽暮色中抽出,蜿蜒南游,流过八百里秦川,奔腾不息,涌动著自然博大的胸怀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