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n

干预


拼音gān yù
注音ㄍㄢ ㄩˋ

繁体干預
词性动词

港台介入 插入

干预

词语解释

干预,干与[ gān yù,gān yù ]

⒈  过问或参与其事。

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周执森从来没有这样大胆地干预过总指挥的事情。——黎汝清《万山红遍》

intervene;

⒉  关涉;关系。

并无干预。
大抵为己之学,于他人无一豪(同毫)干预。——宋·朱熹《朱子全书·为学之方》

correlate;

⒊  好管闲事,过问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情。

作为财政大臣,查理无权干预政治事务。

meddl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干与”。亦作“干豫”。

⒉  过问或参预(其事)。

《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众冤痛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车驾南巡,未到 宛,有詔百官不得干豫郡县。”
《晋书·王衍传》:“衍 妻 郭氏 ……好干预人事, 衍 患之而不能禁。”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国有大政,庙堂之上,谋议素熟,方略已定,而復以踈贱之人,狂愚之议,干与其间,罪之大者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
巴金 《怀念萧珊》一:“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⒊  关涉;关系。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无闻焉。”
《朱子全书》卷一:“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
明 李贽 《唐责梅传》:“孰知数千里之外,无干与之人,不用请求而遂以孝烈传其事也。”

国语辞典

干预[ gān yù ]

⒈  干涉、参预、过问。也作「干与」、「干豫」。

《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昔先帝在日,谯周未尝干预国政。」
《 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我的吃烟就是我的自由权,虽父母亦不能干预的。」

⒉  牵涉、关系。

《朱子全书·卷一·学一·总论为学之方》:「大抵为己之学,于他人无一豪干预。」

英语to meddle, to intervene, intervention

德语Intervention (S)​, einschreiten, intervenieren (V)​, sich in etw einmischen, in etw eingreifen (V)​

法语intervenir, se mêler, s'ingérer dans, s'immiscer dans

分字解释


※ "干预"的意思解释、干预是什么意思由阿吉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泡妞的第一要诀,尺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度身材,幽默风趣那些外在的皮毛,当然也不是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等美好品质,而在于一颗干预跟女生开口扯皮的胆子。流浪的蛤蟆

2.法官对分配给自己处理的案件,依据严格的法律程序,不受干预地作出自己的判决,以及此判决一经在程序意义上发生效力,则获得不可动摇的确定性,凡此种种,都是在西方法治原理中天经地义的道理。

3.意大利乐于在进行干预的早期协商中拖拖后腿,但是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意大利的经济诉求则是要让战争快刀斩乱麻,越早结束越好。

4.即总体上西方在经历了近代自由放任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变后,宪法对财产权的必要限制逐渐得到认同,以修正和弥补传统财产权保护所带来的实质不平等以及对其他自由所造成的侵害等种种弊端。

5.对于法学教授可能干预司法,却不该无端猜测,捕风捉影,过甚其辞。

6.不仅西方列强和日本不断欺负她,就连已经灯尽油干的清王朝也不甘心放弃同朝鲜的朝贡关系,对其进行“干预”(或者“干涉”、“介入”)。

7.有时候这种干预得到了当事国政府的同意,有时候没有。

8.理想的做法是联合国建立一支短小精悍、训练有素、常备不懈的快速反应部队,一旦某地发生动乱,而安理会决定干预,即可派上用场。

9.只要稍稍干预一下就可以了:在食盐中添加碘元素,分发维生素a补充物,因地制宜。

10.早期宪法对财产权的保障体现的是自由放任主义的市场经济理念,而当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暴露出不可克服的盲目性和破坏性时,宪法对私有财产权加以正当而必要的限制便成为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