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的成语故事


飞蛾扑火

拼音fēi é pū huǒ

基本解释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飞蛾扑火的典故

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在一块作诗,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飞蛾扑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偃风从
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迩安远至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不过尔尔 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
穷家富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蝶粉蜂黄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促膝谈心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